源始於18世紀亞松森的瓜拉尼人做的巴拉圭人的國民麵包,既是可當主時亦可當作零食-chipa,樹薯起士餅,也稱奶酪圈,和大馬的roti canai一樣,從早餐到宵夜都能軋上一角的美食,好吃好做的它還發展出超過70種吃法。會注意到它是因為兩年多前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文章,原先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發被巴拉圭人廣發的道歉文章,文章重點大致如下(引用自ultimahora.com文章自動翻譯如下):
“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向巴拉圭道歉,因為巴拉圭將奇帕描述為阿根廷的
2019年6月19日
聯合國教育、科學及文化組織(教科文組織)向巴拉圭道歉,因為巴拉圭在其社交網路上將奇帕(由木薯澱粉和乳酪製成的傳統鬆餅)描述為阿根廷產物。
正如國家文化博物館(SNC)週三在一份宣告中報告的那樣,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生態和地球科學部門主任Miguel Clüsener-Godt向該機構常駐巴拉圭代表團發出了一份說明,以承認這一錯誤。⋯⋯⋯⋯
相關說明: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釋出了奇帕的“阿根廷食譜”,並提出了批評文字說,對於該倡議的溝通可能造成的任何不便,我深表歉意。
Clüsener-Godt在檔案中承認,Chipa“對遺漏不可否認的巴拉圭身份的合理憤慨”,並承諾納入“新版本的文字,該版本將伴隨著配方的附加資訊”。⋯⋯⋯“
巴拉圭過去的領土因為1864-70年三國同盟戰爭戰敗而部份割讓給阿根廷,所以這源自於巴拉圭的chipa 一度被誤認為是阿根廷的文化資產而遭到巴拉圭國家文化部抗議,後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發文道歉才平息。chipa在巴拉圭具有重要意義,每年8月11日,在博加多上校鎮(The town of Coronel Bogado)舉辦一年一度的奇帕節,因為這些麵包既沒有發酵又沒有肉,所以可在大齋節期間食用。一般使用由4種乳酪製成的,最主要有巴拉圭的乳酪,也可使用羊乳酪,即便和其他南美乳酪麵包相比,也是相當特殊的食品。
看完了故事,會不會有似曾相識之感?那麼現在就開始來分享Chipa的作法,作法其實很單純,每樣食材加入後混拌,一直到所有材料都加進來,可成團即可,太乾就以鮮奶或水來整濕度,不要太乾,也不要太濕到軟滑,請一次不要做多,放久變硬就沒那麼好吃了。
3-4人點心
食材:樹薯粉(粉末狀)100克、非基因改造玉米研磨細粉35克、蛋1顆、室溫軟化無鹽奶油15-20克、無鋁泡打粉1.5克(可省略,加了較膨鬆)、乾酪切丁60克、綜合乳酪絲80克、海鹽一小撮(可省略)、大茴香籽1/2小匙(可省略)、黑胡椒粉1/4小匙
作法:
1.研磨大茴香籽。大茴香籽在歐式鄉村麵包時常出現,撕開麵包聞到一股像八角的香氣其實就是使用大茴香籽。
2.樹薯粉及玉米細粉混拌一下,加入大茴香籽、黑胡椒粉及鹽。乳酪有鹹度,鹽不加也是可以的。
3.混拌,中間留洞打入蛋,加入室溫無鹽奶油,混合。
4.加入乳酪丁,混拌。
5.加入鮮奶「潮」粉,濕度要適中,所以一點一點慢慢加。
6.加入乳酪絲,混合,依乾粉再補鮮奶,前後二次加入約40-50克。
7.揉勻,可揑成團即可。
8.使用砧板搓長,取出一塊麵團,搓圓成球,或搓長條,塑成馬蹄鐵,甜甜圈型都可以,大小也不拘。完成一半就可以預熱烤箱230度。
9.進烤箱230度烤12-14分鐘。
10.爆漿乳酪很燙,要小心,拿著不燙手再吃享用。